
“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
汤飞凡(1897—1958),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微生物学家,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中国生物制品事业奠基人,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所长(1950—1952)。汤飞凡于1955年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是迄今为止发现重要病原体的唯一中国人,被称为“衣原体之父”。汤飞凡组织研发了中国自己的临床级青霉素、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黄热病疫苗等,为预防传染病作出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疫苗之父”。
“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一个‘东方的巴斯德’?”

1914年,汤飞凡被湘雅医学院破格录取。因对微生物学有浓厚的兴趣,他将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两位微生物学代表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一个‘东方的巴斯德’呢?”
1921年,24岁的汤飞凡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他深知疫苗研发对于预防传染病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医生一辈子,我才能治好多少人?若能研发出疫苗,岂不能使亿万人不受传染病的侵袭?”次年,他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专攻病毒学研究。
“做了亡国奴,研究出再好的东西又有什么用!”

1928年,毕业在即的汤飞凡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毫不犹豫踏上了归国之路,投身中国医学教育事业。1929年,汤飞凡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学副教授,自己出资创建了我国最早的细菌学专业。
1935年,淞沪会战爆发,汤飞凡加入上海救护委员会前线医疗救护队。他热切地希望投身抗日:“做了亡国奴,研究出再好的东西又有什么用!”
1938年,汤飞凡受邀主持将中央防疫处迁往长沙,后在昆明高峣村从头筹建中央防疫处,并建成抗生素生产车间。1944年,汤飞凡团队自行研制出中国首批5万单位的青霉素,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成功研制出青霉素的7个国家之一。他还带领防疫处生产出中国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以及世界首支斑疹伤寒疫苗,培养了一批中国未来的微生物学、免疫学骨干,建立了战时中国的防疫系统。

抗战胜利后,中央防疫处改名中央防疫实验处并迁往北平,汤飞凡主持建设工作。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央防疫实验处改称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任所长。

汤飞凡秉持“严谨的疫苗研究制度,严格的疫苗制造流程,严厉的疫苗检测手段”的“三严原则”,集中精力组织大规模疫苗生产。1949年底,我国牛痘疫苗日产量超过10万支。1961年,我国基本消灭了天花,比全球消灭天花的时间早了16年。汤飞凡团队还在极短时间内研发出鼠疫减毒活疫苗、黄热病减毒活疫苗等,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
“我要为自己的国家服务!”

新中国成立前,汤飞凡放弃美国的邀请,满怀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中。“去为外国人做事,我精神上不愉快。我是炎黄子孙,总不愿背离自己的祖国,我要为自己的国家服务!”
1950年,汤飞凡向原卫生部提出设立生物制品质量管理中央机构的建议。同年12月,我国第一个生物制品质量管理机构——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成立,汤飞凡临时兼任所长。
汤飞凡向原卫生部进一步提出:建立全国统一体制,对生物制品进行质量管理。不久后,汤飞凡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制品规范——《生物制品制造及检定规程》,为生物制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5年,汤飞凡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1958年,成功分离出中国第一株麻疹病毒。汤飞凡领导建立的组织细胞培养技术,为制造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奠定了基础。
“如果科学研究需要用人做实验,科学研究人员就要首先从自己做起。”
20世纪30年代,全世界约有17%人口患有沙眼,中国沙眼患者人数甚至占总人口约50%,危害极大,但全世界科学研究均未能真正分离出沙眼病原体。
1929年,汤飞凡开始了沙眼原因的研究工作,否定了“沙眼杆菌”假说。1954年,汤飞凡主动向卫生部提出:停止一切行政职务,重新开展被战火中断了20年的沙眼研究。
汤飞凡通过200余份典型临床样本研究,阐明了沙眼包涵体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描述了沙眼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发育周期,澄清了此前近50年中对沙眼包涵体的混乱认识。1955年7月,汤飞凡采用卵黄接种法,分离出了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原体TE8,世界医学界称之为“汤氏病毒”。
根据研究需要,汤飞凡要找到一个健康的宿主植入TE8,让宿主患上沙眼,并从宿主处再次分离出TE8。“如果科学研究需要用人做实验,科学研究人员就要首先从自己做起。”1957年除夕,汤飞凡在自己眼内接种了沙眼病原体。他忍受病痛,每天进行病程观察记录,重复多次地在红肿的结膜上刮取上皮细胞涂片分离培养并进行实验室检查。历时40天,从汤飞凡眼中成功分离出沙眼病原体,此时他的接种眼也几乎失明。
沙眼病原体的成功分离,使得沙眼的预防与治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迅速遏制了沙眼病在中国的蔓延,我国沙眼发病率从50%下降至5%。1970年,国际学界将沙眼病原体等类似微生物列为新的微生物类别——衣原体,汤飞凡成为世界公认的“衣原体之父”。
结语
历史没有忘记汤飞凡,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汤飞凡,国际医学界没有忘记汤飞凡。1980年,国际眼科防治组织授予汤飞凡沙眼金质奖章。1992年,我国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三)》,汤飞凡成为目前我国邮票上唯一的微生物学家。
汤飞凡兼备胸怀苍生的远见卓识和敢为人先的开拓之志,一生为中国药检事业和人类健康福祉不懈奋斗。他是中国生物制品检验检测工作的奠基人,构筑起中国防疫安全的长城。英雄已逝,但汤飞凡的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代药检人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