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512)测定。
稀释剂 乙醇:水(1:1)
供试品溶液 取本品1瓶,置-18℃冷冻过夜,取出,立即小心在气雾剂铝盖上钻一小孔,在室温下待抛射剂挥尽后,打开铝盖,将内容物转移至5ml量瓶中,用少量水分次洗涤铝罐内壁和阀门,并将洗液并入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对照品适量,用稀释剂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系统适用性溶液 精密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ml,混匀,作为系统适用性溶液。
灵敏度溶液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适量,用稀释剂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3μg/ml的溶液。
色谱条件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250mm×4.6mm,5μm或其他性能相当的色谱柱);以甲醇-水(80:20)作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1ml;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78nm;进样体积为20μl。
系统适用性要求 系统适用性溶液色谱图中,二丁基羟基甲苯峰与相邻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灵敏度溶液主峰信噪比应不小于3。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结果判断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不得检出与对照品溶液主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信噪比小于3的色谱峰不计)。如检出与对照品溶液中二丁基羟基甲苯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照“二、气-质联用方法(GC-MS/MS)”项下验证。如经验证为阳性,可按外标法计算每1瓶供试品中二丁基羟基甲苯的含量。
二、气-质联用方法(GC-MS/MS)
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521)及质谱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431)测定。
稀释剂 正己烷
供试品溶液 取本品1瓶,置-18℃冷冻过夜,取出,立即小心在气雾剂铝盖上钻一小孔,在室温下待抛射剂挥尽后,打开铝盖,将内容物转移至10ml量瓶中,用少量稀释剂分次洗涤铝罐内壁和阀门,并将洗液并入量瓶中,加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取1ml,置20ml量瓶中,加稀释剂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 取二丁基羟基甲苯对照品适量,用稀释剂溶解并制成每1ml中约含1μg的溶液,摇匀。
色谱条件 以5%二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30m×0.250mm×0.25μm或极性相似);起始温度50℃,维持2分钟,以每分钟20℃的速率升温至220℃,维持5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30℃;载气为氦气,载气流速为每分钟1ml;碰撞气为氩气;进样体积为1μl,分流比为10:1。二丁基羟基甲苯峰的保留时间约为9.3分钟。
质谱条件 以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检测,使用电子轰击源(EI),溶剂延迟为2min(根据实际出峰情况适当调整)。离子源温度为250℃,传输线温度为280℃,电离能量为70eV。监测模式1为母离子扫描(MS1 scan),质荷比(m/z)扫描范围为100~300(m/z);监测模式2为多反应监测(MRM),监测离子对参见下表。应针对性优化最佳离子源参数及碰撞电压。
母离子 | 子离子 | 碰撞电压(eV)参考值 | 备注 |
205.2 | 177.2 | 10 | 定性离子对 |
205.2 | 145.1 | 10 | 定量离子对 |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质谱图。
定性确证 供试品溶液监测模式1记录的质谱图中,如各离子碎片质荷比(m/z)与对照品各离子碎片质荷比(m/z)基本一致;且供试品溶液监测模式2记录的离子流谱图中,如质荷比(m/z)205.2→177.2和205.2→145.1的离子对均出现,且与对照品相应离子对的相对离子丰度偏差未超出下表规定的范围,则可判断供试品中存在二丁基羟基甲苯。
相对离子丰度(%) | >50 | 20-50 | 10-20 | ≤10 |
允许相对偏差(%) | ±20 | ±25 | ±30 |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