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会议】王军志院士和王佑春研究员参加WHO新冠病毒病(COVID-19)检测方法工作组视频会议

发布时间:2020-08-06

WHO新冠病毒病(COVID-19)检测方法工作组视频会议于2020年7月22日晚上8:30至9:30召开,历时1个小时。来自全球从事新冠病毒检测的专家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首席专家王军志院士和王佑春研究员作为专家组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是听取三个学术报告,并围绕着三个学术报告进行讨论。

第一位报告者为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Katie Doores博士,演讲的题目是“SARS-CoV-2感染过程中的抗体反应”。研究目的包括:利用SARS-CoV-2感染者血清样品,研究感染者体内抗体产生的动态过程、抗体水平和抗体反应持久性;研究感染者疾病严重程度与中和抗体的关系;感染者与医务工作者抗体反应的比较;ELISA抗体(IgM/IgA/IgG,针对S、RBD和N蛋白的抗体)和中和抗体的水平。结果显示,在针对S、RBD和N的抗体检测中,IgG和IgM的阳转率高于IgA的阳转率,IgM和IgA抗体水平在感染后3-4周开始下降。IgG与中和抗体的持续时间比IgM和IgA的持续时间长。所有ELISA抗体阳性感染者体内都有中和抗体。疾病严重程度高的感染者体内中和抗体水平较高,但疾病严重程度只会影响中和抗体的峰值,不会影响抗体产生的过程。抗体滴度峰值高的感染者在达到峰值后2-3月,体内仍然能检测到较高的抗体水平;而抗体滴度峰值低的感染者在达到峰值后30-50天内,抗体降至基线水平。对于抗体滴度峰值高的感染者,体内中和抗体可以持续多长时间仍然是未知的;预防再感染或预防疾病所需的抗体水平也没有给出答案。Doores博士指出疫苗诱导的抗体应该至少达到疾病比较严重的感染者的抗体水平,才能产生长久的保护作用;疫苗免疫程序中需要加强免疫的步骤。

第二位报告者为来自美国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Florian Krammer教授,报告的题目为“SARS-CoV-2感染诱导的抗体反应可维持至少三个月”。该研究组检测了51000名新冠患者或疑似者的血清S蛋白总抗体水平,其中包括450名接受过恢复期血清治疗的患者。研究指出PCR确诊病例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9.5%,而疑似患者的血清阳性率为38.2%。研究发现在轻症病例中,血清抗体水平升高的比较慢。同时分析了不同滴度阳性血清的比例,发现多数病人的血清S蛋白总抗体滴度在160-2880之间,而且S蛋白总抗体与中和抗体水平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比较感染后大约30天和82天的抗体水平,发现大部分患者的抗体水平可以持续82天以上,其中高滴度抗体阳性者随着时间延长抗体滴度有所下降,而抗体滴度较低的患者,则略有升高。该研究团队还启动了名为PARIS的研究项目,将招募300名志愿者,其中感染者和健康者各占一半,每周采集唾液样本,每两周采集血液样本,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用以研究是否存在二次感染者,及确定抗体的最低保护滴度。该项目已于2020年4月27日启动。Florian Krammer教授的研究,将为明确新冠S蛋白抗体的保护持续时间及最低保护滴度提供数据。

第三位报告者为王佑春研究员,应邀对其团队近期在《细胞》杂志发表的文章进行了报告,题目是“新冠病毒S蛋白变异对病毒感染性和抗原性的影响”。新冠病毒S蛋白是影响病毒感染的关键蛋白,也是制备疫苗的主要蛋白。最近报道S蛋白在不断发生变异,而且S蛋白含有22个糖基化位点,属于高糖基化蛋白,不同表达系统所制备的疫苗其糖基化可能存在差异。S蛋白变异以及糖基化是否影响病毒的感染性以及抗原性,尤其是否影响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等制品的保护效果等,是当前最关注的问题。该研究利用假病毒技术构建了106株不同变异株以及去掉不同糖基化的假病毒,并对其感染性,以及对单克隆中和抗体和恢复期患者血清的中和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 D614G单独变异,以及D614G与其他氨基酸联合变异,如D614G+L5F、D614G+V341I、 D614G+K458R、D614G+I472V、D614G+D936Y、D614G+S939F和D614G+S943T等,增加了病毒的感染性,其增加幅度在4倍以上,有的高达十几倍。有些糖基化删除的突变可以明显减低病毒的感染性,说明病毒感染依赖S蛋白的糖基化。部分位点的变异,如N234Q、L452R、A475V、V483A、F490L等,可以明显降低单克隆抗体的中和活性。变异株对所有检测的恢复者血清的中和活性虽然没有发生4倍以上的变化,但有些变化已具有了统计学意义,值得进一步关注。

(国际合作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