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纽带”聚合力 技术“金钥”赋动能——中非生物制品检验检测技术国际培训班侧记

发布时间:2025-11-05

在短暂的时间里,我收获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和宝贵的知识,这个美丽的国家和真诚友善的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0月28日,来自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的ELSADY ENGY FARAHAT GOMHA FARAHAT博士在回国后,于培训班学员微信群中这样写道。她特地引用故乡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表达内心的触动:“求知之路,哪怕远在中国(Seek knowledge even if you have to go as far as China.)。这句话提醒我们,无论路途多么遥远,追求知识都至关重要。我由衷感谢在中国所获得的全部知识和难忘经历。”

这份真挚的感悟,源于她不久前参加的一场国际交流活动——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承办的中非生物制品检验检测技术国际培训班。该培训班于10月12日启动,为期两周,有来自非洲14个国家的23名药品监管、生物制品检验检测及相关科研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中检院院长安抚东表示:“我们按照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重要指示精神,致力于搭建中非药品检验技术交流平台,希望通过‘理论授课、实操训练、案例研讨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为非洲学员打造一个覆盖药品监管全生命周期、兼具专业深度与实用价值的培训项目,切实回应非洲学员的实际需求。”

生物制品检验检测的“工具箱”

生物制品的检验检测技术是本次培训的主题,也最为非洲学员所关注。

生物制品的质量、有效性和适用性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来自坦桑尼亚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的MAKONOPE REVOCATUS EVARIST告诉记者,“参加这次培训,我非常希望了解中国在生物制品检验检测方面的具体实践,特别是如何确保其效果。”

据悉,培训班围绕中国生物制品发展概况、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及各类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要点系统展开,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耿兴超、体外诊断试剂检定所所长李长贵、生物制品检定所细胞资源保藏研究中心主任孟淑芳等中检院生物制品领域相关科室负责人或技术骨干齐上阵,还特邀多位生物制品审评审批、研发生产专家进行授课。

培训分别就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各类生物制品质量控制要点、生产与检定用动物细胞基质的质量控制、流感疫苗临床研究与应用进展等主题作了专题讲座。此外,还设置了互动环节:现场学员反响热烈,提问踊跃,比如:针对生物制品批签发专题,学员对生物制品批签发检验项目和频率、使用的标准、不合格产品处置、进口产品批签发及批签发信息公示等相关情况进行提问;专家们也一一进行现场回应,帮助学员更全面地理解了疫苗等生物制品的风险管控与质量控制体系。

丰富的课程内容深受学员欢迎。记者看到课间时分,学员们或翻看笔记,消化吸收刚刚讲授的内容,或三五成群围在授课老师身边,交流经验、分享案例。

来自喀麦隆公共卫生部的MINYEM NGOMBI AUDE PERINE是一名药品审评员。她向记者分享心得:“原本我在疫苗审评方面有一定经验,但培训班让我了解了更多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管理规定等相关工作,对生物制品管理体系认识更清晰了。”

课程内容很广泛,我甚至觉得应该提前一周开始预习,才能完全吸收课程内容。”来自津巴布韦药品管理局的NHUKARUME LINDA课后和记者交流感受时也表示,说着便向记者展示她手上字典一般厚的全英文培训教材。

深入疫苗质控的“解剖刀”

除了内容“广”外,培训班还重点针对疫苗的全流程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剖析。

来自非洲联盟发展机构 -新伙伴计划(AUDA-NEPAD)的BATIONO JEAN FIDELE在课堂培训中总是格外显眼——不仅是因他挺拔的身高,更因他全神贯注的姿态。他也是本次培训班的非方联系人之一,协助中检院组织非洲学员报名等相关事宜。

每次课程刚一结束,他就会主动“追”着主讲老师提问。他告诉记者,在培训班的22场专题讲座中,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mRNA疫苗质量控制和生物技术产品质量控制的内容。“这次培训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内容和思路。”他表示。

据介绍,新冠疫情暴发后,非洲各国普遍意识到在疫苗等生物医药产品与技术方面的短缺,而我国在这一领域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因此本次培训特别加强了相关理论与实操课程的设置,希望对非洲学员有所帮助。

在参加培训班之前,我就被能够直接向中检院专家请教的这个机会所深深吸引。”BATIONO JEAN FIDELE表示,“真正来到这儿之后,发现收获远超预期——不仅有系统的理论指导,还能接触到实验室工作流程,并实地参观疫苗生产企业。这真是一个惊喜。”

BATIONO JEAN FIDELE进一步表示,在他所负责的非洲药品质量论坛(AMQF)技术委员会工作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非洲各实验室在疫苗批签发检测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与方法。“这次培训让我深入学习了标准化检测方法的具体应用,对我回国后推动相关工作极具参考价值。”

此外,培训还安排生产企业实地参观,让学员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制造的品质与标准,为中国疫苗产品更好地服务非洲人民、融入全球市场搭建桥梁。

精准聚焦需求的“及时雨”

在中检院化学药品检定所的药品快检技术实验室内,来自加纳食品药品管理局的MAHAMADU AMDIA正全神贯注地操作一台手持式糖度计。她在实验室检验员的指导下,小心地将一滴溶液滴在折光棱镜上,盖上盖板,随后轻旋调节手轮,眯起眼睛凑近目镜仔细观察。

能看到一条分界线吗?”检验员问道。

非常清晰!分界线上面是蓝色的,下面是白色的。”MAHAMADU AMDIA兴奋地回答,并准确读出了刻度值。据检验员介绍,这个数值正代表着溶液的糖浓度。

在培训期间,MAHAMADU AMDIA一直对药品快检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在授课阶段,她对各种定性和定量方法充满好奇;到了实操环节,她更是第一个戴上手套,主动上前体验。

在我国,必须将样品带回实验室,使用色谱仪等大型设备才能完成检验。如果能够引进这些药品快检技术,我们就可以直接到药店或市场进行现场检测,这将极大提升监管效率。”MAHAMADU AMDIA说。

聚焦非洲实际需求,是本次培训班的突出亮点。”中检院副院长张辉表示。据了解,在筹备阶段,中检院就向所有学员发放了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学员的具体需求,并据此额外增加了包含生物制品在内的药品快检技术培训课程。这部分内容包括外观、理化、光谱三大模块,培训课程能够贴合非洲药品筛查的实际需求,赢得了学员们的广泛好评,纷纷表示将把这些信息带回本国;BATIONO JEAN FIDELE参观实验室时更是询问了具体设备的购买信息,希望获得设备清单。

实践课程接近尾声时,学员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实验室。临走前,MAHAMADU AMDIA特意与实验室里的一台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合影留念,并不住赞叹:“这些快检设备既实用又专业,希望我的国家也能早日引进这样的先进技术。”

据悉,中检院后续将推进培训模块设置和相关培训任务实施,以形成中非培训长效机制;还将通过本次首个中非国际培训班项目积累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机制、模式或教材等,为后续在东南亚、亚非拉等地培训提供基础。

(转自中国食品药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