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P会议】许明哲等四人参加美国药典委员会定量核磁线上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12-23

应美国药典委员会(USP)邀请,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我院化学药品检定所许明哲副所长、何兰主任、刘阳研究员、张才煜副研究员于2021年11月17日至2021年11月19日参加USP定量核磁线上研讨会。会议采用网络视频的形式召开。

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美国、日本的相关核磁定量技术研究专家进行了大会报告,会议由美国药典会(上海)相关部门负责人主持。

在第一天的会议中,来自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Guido Pauli教授与日本国立卫生研究院的Goda博士进行了核磁定量技术发展与展望的报告。Pauli教授主要从qAdvancement和qPersistence方面综述了核磁定量技术近些年的研究进展,核磁技术具有高准确性,近年来文献发表量以及关于核磁方面的学术研讨会的数量都在增加,而遇到的挑战则是与常用的HPLC等方法相比还不够普及,专业术语的命名还不统一,仪器较为昂贵,以及方法建立中存在积分、峰重叠、数据分享等一些问题。Goda博士主要介绍了日本核磁定量学会(qNMR-J)的组织构架、成员以及年会的情况,并报告了与USP以及EDQM进行协作标定的实例,此外讲述了作为专家组参加USP附录<761>与<1761>的制定情况。

随后的内容主要为定量核磁在监管领域的应用,邀请了来自中、美、日等药品监管部门的专家进行了技术报告。来自FDA的陈康博士、日本国立卫生研究院Nakoko博士分别介绍了定量核磁在药典中的应用,讲述了氟核磁共振定量技术和氢核磁共振定量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一些应用实例以及方法学研究的内容。我院化药室何兰主任团队在会议上介绍了化学药品室近十余年在核磁共振定量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氢谱应用于化学对照品原料筛选、杂质筛查、残留溶剂定性定量、原料药定值研究等成果;碳核磁共振定量技术应用于高分子聚合物中碳链长度和聚合度的分析;氟核磁共振定量技术应用于原料药及制剂的药品质量控制等,系统阐述了核磁共振定量技术在化学药品质量领域的作用以及前景。国家药典委员会徐昕怡、陈蕾介绍了中国药典附录中核磁共振技术的收载情况及后续研究计划。

第二天的会议内容主要围绕定量核磁技术在药物研发、植物药等领域中应用以及台式核磁仪器最新发展与应用等方面展开,布鲁克的邓惠文女士进行了从台式到超高场仪器的研究进展报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张伟副研究员进行了定量核磁在计量学中的应用报告,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姜勇教授进行了定量核磁在植物药中的应用报告,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樊双喜博士进行了定量核磁在食品标准中的应用报告等。

在圆桌会议环节,首先由来自USP的岑国山博士进行了在中国建立定量核磁科学交流研讨会的计划,并由USP的刘洋博士分享了美国定量核磁科学交流研讨会以及国际间核磁共振定量峰会的举办的情况。随后国内外专家就核磁定量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核磁定量技术更广泛的运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讨论的具体内容如下:1、在定性与定量测试中使用(定量)核磁所面临的挑战及机会。2、与其他分析技术相比较,例如红外在定性方面与高效液相色谱在定性定量方面,如何评估定量技术稳定性。3、定量核磁的教育及传播对于定量核磁方法学的广泛接受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关注。4、对在USP通则定量核磁方法验证中应用全生命周期方法的建议。5、定量核磁在台式机中的应用。6、如何看待定量核磁数据库的作用。最后大家还一致提议建立一个定量核磁科学交流中国社区的活动(qNMR-China),每年邀请中国的核磁定量研究人员定期进行技术交流,共同推进该项技术在国内各相关行业的应用。

通过此次会议,向各国展现了我国药检部门在核磁定量技术方面科研和应用水平,也了解了国内外同行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了国际与国内的技术交流,有效推动核磁共振定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